e品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e品小说网 > 送葬陶谦后,助刘备三兴大汉! > 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一百三十五:颍川郭嘉拜见刘使君

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一百三十五:颍川郭嘉拜见刘使君

第141章 第一百三十五:颍川郭嘉拜见刘使君

就在郭嘉和荀攸分别于襄阳的时候,下村,高弈正在州牧府的书房内和自家主公商议人事安排:“让云长为九江太守,子敬为郡丞,如何?”

“可也。”

人事怎么安排是刘备的事情,高弈只需要点点头,赞同他的意见就行了:“兴霸为庐江郡都尉,曜卿为郡太守,与云长,元龙一同构筑长江防线如何?”

“可也。”

见高弈这一幅你怎么安排我都同意的样子,刘备有些头疼,他叹了口气:“军师啊,备是在问你的意见呢,能否别可也?给点建议与备。”

见刘备这么说,高弈轻摇羽扇,给出了他的一些建议:“云长,公明,孝甫,叔至,子龙,兴霸六人可负责我徐州练兵之职。

“棋巍啊棋巍,”

刘备语气带着几分捉狭,又透着真挚的恳切:“你可知萧规曹随”亦需先有萧何定律”?”

“如今我等基业初立,百端待举,这郡守人选,尤如房屋栋梁,岂能尽是可也”二字?”

“备知你不欲僭越,守君臣之节,然此事关乎地方安定、民生恢复乃至未来战略,还需你振作精神,细细参详。”

高弈被刘备这么一说,也意识到自己方才确实有些怠情了。

他收敛了散漫的神情,轻摇的羽扇稍缓,目光聚焦到刘备案几上那份写满名字和地点的草稿上。

“主公恕罪,是弈思虑不周了。

高弈微微躬身,随即正色道:“既然如此,弈便僭越,略陈管见。”

他走到刘备身侧,看向那份人事草案:“主公提议以云长为九江太守,子敬为郡丞,此议甚佳。”

“九江新得,北接袁术残部,南临大江,地处要冲,非威望素着、能文能武之大将不可镇守。”

“云长足当此任。然云长性傲,或有轻士大夫之举,子敬性情弘毅,长于协调、理政、外交,正可补云长之短。”

“二人相辅相成,可保九江无虞,并能逐步经营,以为将来图谋江东之基业;此安排,弈深以为然。”

刘备闻言,眼中露出满意之色,这正是他如此安排的深层考量。

高弈接着看向下一项:“至于以兴霸为庐江郡都尉,曜卿为郡太守,与云长、元龙共筑长江防线”

他略一沉吟,羽扇轻点:“兴霸水战精通,骁勇善斗,任庐江都尉,执掌军事,巡戈江防,可谓人尽其才。”

“然庐江情况更为复杂,部分郡县尚在袁术或其附庸手中,且地处江淮之间,水网纵横,民生凋敝。”

“曜卿,品行高洁,擅长安抚百姓,理政有道,且久在袁术麾下,通晓庐江此地情况,可前往施展其理政安民之长。”

“兴霸胆略过人,水战精通,只需嘱其稍敛锋芒,多与曜卿先生商议,必能成为我江东屏障之利刃。”

随后又继续说道:“孝甫将军为人清白,威严整肃,治军极严,然其性刚直,不徇私情,正可用于整顿汝南新附之地。”

“肃清袁术残馀,震慑地方豪强;以其陷阵营”之赫赫威名,足以安定秩序,使宵小不敢妄动。”

“至于刘子扬,”

高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:“其人乃汉室宗亲,阜陵王之后,身份尊贵,于汝南士民中有天然号召力。”

“更兼其聪敏多识,有佐世之才,善察大势,精于谋划;以其为郡丞,既可借其名望安抚地方,招揽人心。

“又能以其智谋辅佐孝甫将军,处理政务,应对各方势力之觊觎。”

“此二人,一刚一柔,一武一文,相得益彰,确是镇守汝南之上佳人选。”

刘备听罢,连连点头,高弈的分析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。汝南乃大郡,人口众多,位置关键。

且北接曹操,西临张绣,内部关系复杂,非能臣猛将不能镇抚;高顺之威,足以立信;刘哗之智,足以怀柔。

“至于云长等六位将军的练兵之职,”

高弈最后补充道:“弈以为,并非虚衔。可于下村、广陵等要地,设立校场”,以公明所训之兵为基,再由其馀五位将军分训不同兵种。”

“如此,可系统提升我军整体战力,培养中下层军官,使我徐州兵锋,长久保持锐利;此乃强军之本,关乎长远。”

刘备闻言,眼中精光一闪,彻底明白了高弈的深意。

这不仅是人事任命,更是一套完整的、兼顾眼下治理与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“好!好!棋巍思虑周全,深谋远虑,备受益匪浅!”

刘备见高弈的想法跟自己不谋而合,站起身激动地在书房内踱了两步:“便依此议!即刻着手安排!”

郭嘉并不急于赶路,他一路走走停停,时而混入商队,时而与沿途士子交谈。

更多时候则是观察着沿途的风土人情;越是接近徐州地界,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徐州与其他地方的不同。

而当他终于抵达徐州的地界之后,他看到:

乱世之中竟有一片温馨的家园。

与河北,兖州许多地方十室九空、田地荒芜的景象相比,徐州一些地方虽也能看到战争留下的创伤。

但流民明显减少,许多荒田已被重新开垦,田埂上甚至有官府组织修建水利设施的痕迹。

沿途关卡盘查严谨,麾下的军纪似乎不错,并未见到滋扰百姓的情形:“听闻刘皇叔在淮陵大败袁术,看来并非侥幸

郭嘉抿了一口酒,心中暗忖:“这江左麒麟,治民理政,确有一套。”

这一日,他抵达了下邳城外。但见城墙坚固,护城河深浚,城头旌旗鲜明,士卒盔甲整齐,精神饱满。

更令他惊讶的是,城门口虽守卫森严,检查仔细,但秩序井然。

等待入城的百姓商旅排成长队,面上并无太多惧色,反而带着一种难言的期盼与安定感。

他并未立刻亮明身份求见,而是如寻常士子般,缴纳了少许入城税,随着人流进入了下邳城。

城内景象更是让他心头一震。

街道宽阔整洁,两旁店铺林立,贩夫走卒喝叫卖,人来人往,虽不及邺城繁华,却透着一股勃勃生机。

尤其引人注目的是,街上时常能看到一队队巡的兵士,他们军容严整,对百姓秋毫无犯,甚至偶尔能看到有军官模样的的人在调解市井纠纷。

郭嘉信步来到一处市集,找了个干净的茶摊坐下,要了一碗粗茶,看似随意地听着周围人的议论:

听说关将军在汝南又打了胜仗,擒了那袁术的太守!”

“是啊,多亏了皇叔和军师;去岁那般大寒,若非官府开仓赈济,组织以工代赈,不知要冻死饿死多少人

“可不是嘛!俺家那几亩薄田,去年差点就撂荒了,还是官府贷了粮种,派了吏员指导,今年总算有了收成

“军师弄的那个什么新式农具,真是好用!型地的时候可省力多了!”

“嘘,小声点,听说曹贼那边把天子接到许都了,不知对皇叔来说是福是祸啊

听着这些质朴而充满希望的议论,郭嘉端着茶碗的手久久未动。

他走南闯北,见过太多地方的民生凋敝、人心惶惶,对主官愤懑。

但如徐州这般战后迅速恢复生机、军民同心、百姓对主官充满信心的景象,实属罕见。

郭嘉心中震撼,他原本以为刘备的仁德或多或少有些夸大其词,在一战之后必然原形毕露。

但眼前这实实在在的安定景象,却做不得假,他放下茶钱,起身离开茶摊,目光变得愈发深邃:“能得民心如此,纵处四战之地,亦未必不能成事。”

他放下茶钱,起身离开茶摊,目光变得愈发深邃,整理了一下衣衫。

虽然依旧显得有些落拓不羁,但眼神中已收起了几分漫不经心,多了几分郑重与期待。

他迈开步子,向着下邳城中心的州牧府走去:“还请禀报,颍川郭嘉前来拜见刘使君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