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品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e品小说网 > 送葬陶谦后,助刘备三兴大汉! > 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北谋士力劝袁本初,徐州来使使祸水东引

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北谋士力劝袁本初,徐州来使使祸水东引

第145章 河北谋士力劝袁本初,徐州来使使祸水东引

“这次军师又要让我二人前往何处出使?”

看着那边将骼膊搭在高弈肩膀上的简雍。

刘备将许都诏书之事及方才众人的分析向二人简要说明。

随后郭嘉接口,将派使者前往河北斡旋的计策和盘托出。

尤其强调了此行既要谦抑自守,又要不堕己方威仪,拿捏分寸。

简雍闻言,那双惯常带着几分诙谐豁达的眼睛细细眯起,象是在想些什么。

随后他整了整衣冠,脸上依旧是那副从容不迫的笑容。

仿佛要去的不是龙潭虎穴般的邺城,而是赴一场老友的茶会:“主公,奉孝先生此策大妙!雍平日里与人说笑扯淡惯了,这哭穷诉苦”、自贬示弱”的活儿,正是雍之所长。”

“定叫那袁本初觉得我们是迫不得已,对他绝无威胁,顺便再给他心里种根对曹阿瞒的刺儿!”

孙乾也沉稳拱手:“干愿辅佐宪和兄,同往邺城;必竭尽全力,陈说利害,务使袁绍暂缓与我为敌之心。”

刘备见二位心腹旧臣慨然应允,心中感动,郑重道:“好!有宪和与公佑同往,备无忧矣!切记,一切以安全为上,袁绍麾下谋士如云,皆非易与之辈,需多加小心哪。”

简雍仰天大笑,放荡不羁;随后对着刘备的一辑说道:“无非就是郦食其故事,玄德毋需担心!既然计议已定,我和公佑便出发了“”

o

刘备点了点头,重重地拍了拍简雍的肩膀,将自己写好的帛书递给了他。

简雍、孙乾即刻准备礼物、国书,挑选精干随从。

不日便离开下村,北上前往冀州邺城。

与此同时,许都的使者并未停歇。正如郭嘉所料,曹操的“二桃杀三士”之策还有后续。

在擢升刘备为大将军后不久,另一道以天子名义发出的诏书也抵达了邺城。

诏书中,曹操借天子之口,斥责袁绍“地广兵多,而专自树党,不闻勤王之师,但擅相讨伐。”这番指责可谓犀利。

直指袁绍坐视天子蒙尘、只顾扩张地盘的行径;然而,在严厉批评之后,诏书却又话锋一转,“以绍为太尉,封邺侯”。

太尉,虽是三公之一,尊贵无比,但在官制上,却低于大将军!

“刘备虽是织席贩屦之徒,但乃帝室之胄,天子任命他为大将军可以理解。”

“曹操乃一阉宦之后,好几次濒临绝境,都是我救了他,如今竟敢挟持天子来对我发号施令!?”

“我袁本初四世三公,名满天下,门生故吏遍布四海,提携他曹操不知凡几!”

“如今他竟挟持幼主,擅权弄柄,以区区诏书辱我!真当我河北百万带甲之士是摆设吗?!”

在他看来,这太尉之职非但不是荣宠,反而是曹操对他的羞辱和操控;袁绍愤然上表,拒绝接受这项任命。

厅内,袁绍麾下的主要谋士一监军沮授、别驾田丰、谋士许攸、郭图、逢纪、审配等人皆在。

面对袁绍因为矫诏而诞生的雷霆之怒,众人神色各异,心中飞快盘算。

袁绍正在气头上,本不欲接见刘备的使者,但沮授却在这个时候劝道:“将军且息怒!曹操此计,歹毒异常!其擢升刘备,意在激怒主公,使我与刘备相争,彼可坐收渔利。”

“主公若因此时与刘备交恶,甚至兴兵讨伐,则正堕曹操彀中!”

他进一步分析局势:“刘备新得徐豫,虽胜袁术,然根基未稳,北有曹操虎视,南有袁术馀恨,其势实危。”

“彼今谦辞示好,正是惧我河北兵锋;将军宜暂稳心态,不受此太尉之职,以示不满即可。”

“且徐州距我河北有千里之遥,将军当不必即刻与刘备为敌,事需缓急,欲速则不达也!”

“当务之急,乃彻底平定公孙瓒,稳固河北四州!待我尽收河北之地,民富兵强。”

“届时携雷霆万钧之势南下,届时天下诸候皆如土鸡瓦狗,何足道哉?此时若怒而兴师,腹背受敌,非智者所为!”

田丰性情更显耿直急切,闻言立刻附和沮授,言辞更为激烈:“将军,曹操挟天子而令诸候,我若遵从,是承认其权柄;我若抗拒,则予其口实。”

“唯今之计,唯有不受其职,并上表斥责曹操专权,昭告天下其不臣之心!

“”

“同时,加速攻灭公孙瓒,集成河北,主公万不可因一时之愤,坏一统河北之大业!”

然而,谋士中亦有不同声音。

郭图素来善于揣摩袁绍心意,且与沮授、田丰等多有不合。他见袁绍怒意难平,便出列道:“将军,沮监军、田别驾之言,虽看似稳妥,然未免太过示弱!”

“岂能受此奇耻大辱?若默不作声,天下人将如何看我河北?岂不以为我主惧了曹操?”

他话锋一转,带着煽动性:“刘备何人?织席贩履之辈耳!其位竟居主公之上,此非仅辱主公,实乃辱我河北所有士人!”

“图以为,主公不仅不应接受这太尉之职,更应厉兵秣马,陈兵边境,以示抗议!”

“甚至可遣一上将,率精兵南下,做出威胁许都之势,迫使曹操收回成命”

o

“或至少让刘备不敢安然接受这大将军之位!如此,方能彰显主公威严!”

逢纪与郭图交好,也开口道:“公则言之有理。袁氏四世三公声威,岂容轻侮?曹操此举,分明是试探我河北底线。”

“若我辈一味隐忍,曹操必定得寸进尺;我河北需示以强硬,方为上策。”

许攸则捻着胡须,眼中闪铄着狡黠的光芒,他慢悠悠地说:“诸公之论,皆有道理。然攸以为,曹操此计,破绽亦在其中。”

“刘备骤登高位,其内心岂能安然?其麾下关羽、张飞等将,或可弹压,然徐、豫、扬本地豪强,乃至袁术旧部,岂能尽服?”

“主公不若表面上做出强硬姿态,拒受太尉,并遣使申饬曹操。”

“同时,可密遣细作,潜入徐、豫,散播流言,离间刘备与其新附之众。”

“或暗中连络对刘备不满之士。待其内部生乱,我再寻机而动,岂不比贸然兴兵更为稳妥?”

谋士们你一言我一语,争论不休。袁绍听着麾下谋士截然不同的意见,心中的怒火与理智激烈交锋。

他既觉沮授、田丰之言老成持重,符合长远利益;又感郭图、逢纪之语更合他此刻心意。

袁绍也难以忍受这口恶气;许攸的阴谋之策,也让他觉得不失为一种手段。

他烦躁地来回踱步,最终,性格中“多端寡要,好谋无决”的弱点再次显现。

他既想维持表面上的强势与尊严,又不愿在彻底解决公孙瓒前真正开启大规模战端。

良久,他停下脚步,做出了一个看似折中,实则暴露其尤豫不决的决定:“诸公之意,吾已尽知。曹操小儿,辱我太甚!这太尉之职,吾决不受!”

“即刻上表天子!申明曹操专权跋扈,此举非天子本意,吾袁绍绝不承认!

“同时,传令三军,加强戒备,尤其是青州、黄河沿线,需做出随时可南下之态势,以震慑曹操与刘备!”

他看了一眼沮授和田丰,补充道:“然,对刘备暂且依子远之策,先观其变。”

“公与、元皓,平定公孙瓒之事,需再加快!待河北彻底平定,再与曹操、

刘备算总帐!”

这个决定,既拒绝了官职以示强硬,又避免了立即与刘备开战。

看似兼顾,实则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反而将内部的战略分歧延续了下去o

沮授与田丰对视一眼,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无奈。

他们知道,袁绍虽然部分采纳了他们的建议,但心中的芥蒂已生。

对曹操和刘备的敌意更深,未来河北的战略方向,恐将更加受到其个人情绪的影响。

邺城的气氛因这道诏书而变得紧张凝重。

袁绍的怒火需要宣泄;就在这微妙的时刻,简雍与孙乾抵达了邺城。

在谋士们齐心协力的劝说下,袁绍这才勉强同意在府邸接见简雍、孙乾。

大厅之上,袁绍高踞主位,面色阴沉,河北文武分列两旁。

目光灼灼地盯着殿中二人,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。

对于这些压力,简雍却仿佛浑然未觉;与孙乾一起,不卑不亢地依礼参拜:“涿郡简雍(北海孙乾)奉我主之命,特来拜见袁车骑。”

袁绍冷哼一声,并不叫起,直接质问道:“刘玄德既已位在大将军,总督东南军事,威福自用,还遣汝等来我这小小的邺城作甚?莫非是来示威不成?”

简雍连忙摆手,脸上堆满苦笑:“袁车骑明鉴!此言可真真是冤煞我主了!此诏书,乃是曹孟德二桃杀三士之计啊!”

“我主常言,天下英雄,唯袁本初公耳!”袁公四世三公,名满天下。”

“德高望重,带甲百万,雄踞河北,方是朝廷柱石,社稷依赖。”

“这大将军之位,合该由袁公这等众望所归者居之,我主何德何能,安敢居之?”

简雍一边说,一边观察着袁绍的脸色,见其怒气似乎稍缓,继续加大力度:“我主已决定,愿上表天子,恳请辞去大将军之职,并力荐由袁车骑出任!”

“此番遣雍等前来,一是向袁公表明心迹,绝无与袁公争锋之意;二来,也是想与袁车骑商议,如何应对曹孟德这挟天子以令诸候”的险恶用心!”

孙乾适时补充,语气沉稳恳切:“袁公,曹孟德此计,名为封赏,实为挑拨。意在使我两家相争,他好坐收渔利。”

“我主深知,唯有袁公与我家主公同心协力,共扶汉室,方能不被小人离间,挫败曹氏奸谋。”

简雍和孙乾一唱一和,一个插科打浑、自贬示弱,一个陈说利害、剖析大局。

将刘备表达出来的姿态放得极低,把袁绍捧得极高,同时将矛头巧妙地转向了曹操。

袁绍听着,脸上的怒容渐渐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表情,有受用,也有深思。

他素来好名,喜欢听奉承话,简雍将他捧为“天下英雄”,又表示刘备愿意让位,极大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。

而孙乾对曹操阴谋的剖析,也让他觉得颇有道理。

沮授、田丰等明智之士虽然看出刘备使者言过其实,必有图谋,但见袁绍神色,知道此时再进逆耳之言恐怕效果不佳。

许攸则眼珠一转,出列道:“袁车骑,刘玄德既然有此诚意,倒也不妨暂缓刀兵。如今曹阿瞒势大,又挟持天子,确是我等心腹大患。”

“或可借此机会,与刘皇叔释嫌,待平定易京公孙瓒,尽收河北之地,方可徐图后计。”

袁绍抚须沉吟良久,觉得许攸之言颇合己意。他既不愿立刻与刘备开战,又对曹操愤恨不已,刘备既然主动示好,正好加以利用。

于是,袁绍的态度缓和下来,令简雍、孙乾起身,命侍从看座,奉茶;语气也客气了不少:“玄德有此心,足见忠义;曹孟德欺君罔上,擅权跋扈,我亦深恨之!既如此,我等便当同仇敌忾。”

他并未明确接受刘备“让位”的提议,但默许了目前的政治态势。

双方接下来又就如何“共扶汉室”、“制约曹操”等虚泛的话题交换了一些意见,气氛竟显得颇为“融洽”。

数日后,简雍、孙乾带着袁绍“愿与玄德共扶汉室”的口信,以及一批回赠的礼物,离开了邺城。

此行虽未达成牢固同盟,但成功地在袁绍心中种下了对曹操更深的芥蒂。

并暂时稳住了这个强大的北方邻居,为刘备集团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发展时间。

消息传回下,刘备、高弈、郭嘉、鲁肃皆松了口气。郭嘉拍着酒葫芦笑着跟刘备还有高弈说道:“宪和这张嘴,果然厉害!袁本初这头傲虎,暂时算是被捋顺了毛。”

“主公,接下来,该是我们腾出手脚,好好对付那遁逃江东的冢中枯骨,经营东南的时候了!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